綿陽喪葬服務禮儀保留了比較完整的喪禮傳統(tǒng),那么在逝者下葬后一般需要怎樣做呢?
一般燒完夜紙就給死者送“盤纏”(路費),參加接旌時的全體人員,在哀樂聲中抬著紙人和紙車馬來到山神廟,將車馬面向西方向擺好,周圍撒滿燒紙,在車的旁邊放張矮桌,將燒夜紙時剩在鍋里的紙灰撒在桌面上。長子媳拿香挑塊紙片,從廟里把死者的靈魂引出來,附在死者的紅紙牌位上,由長子頂著送到車里去,看桌面的紙灰上有腳印時,就認為死者的靈魂已經上車了。這時還要當眾宣讀,復州城隍爺發(fā)給死者往西去的“路引”(就是通行證)。封建社會出版的老《黃歷》上,每年都有登載“路引”的寫法,讓老百姓照辦。讀完“路引”就燒車馬,孝子孝婦們向西南方向,一邊叩頭一邊喊“爹(媽)要走好,一路平安到西天等話。燒完車馬停止奏樂,全體人員離廟回家,不準回頭說話。
一般人家能給父親送“盤纏”,都扎一個侍者一個車夫,兩匹白馬一輛轎車。母親去世時,除上述幾件外,姑娘還要給媽媽扎條老黃牛,到陰間去好幫媽媽喝生前積贊下來的臟水。
第三天早晨,幫忙人搭好棺材架子,就攙扶長子一人在哀樂聲中到山神廟去“辭廟”(就是給死者幾天來的住廟錢)。 辭廟的同時,幫忙人要打掃死者生前住的炕,將他用過的枕頭等遺物拿到村頭燒掉。從廟回來就起靈,把棺材抬到架子上捆綁好,長子還要摸下四個棺材角,稱為“穩(wěn)靈”。然后與全體男性服孝人跪在靈前,婦女站在靈后,幫忙人將燒過倒頭包袱的泥瓦盆,放在長子頭上擱一下就摔在地上。若是沒摔碎,死者家人就把它當成“聚寶盆”收藏起來。抬靈人看見摔喪盆這個信號,就在鞭炮和哀樂聲中起靈。送殯隊伍與接旌時相同,只多一口棺材。
出殯時,女婿拐大筐,內裝照死燈的草囤,長子媳上廟時拿的漿水罐,還有棗樹枝、苞米面發(fā)糕等陪喪品,走在隊伍的前邊,邊走邊撒紙錢稱為買路錢,給死者買道走。 棺材抬到墓地,首先由風水先生放羅盤,測好照山的方向和墓穴的位置,接著陰陽先生(亦稱除黑先生,這個行當都是廟里的伏居道士干的)掐破公雞冠子,用雞血在镢頭板上畫符,口念咒語。在風水先生測定的墓穴處創(chuàng)出三個坑,抬靈人就在道士破土的地方把坑子挖好,長子在坑里壘起兩道小土崗,放上棗樹枝和發(fā)糕等,是希望保佑子孫早發(fā)家的意思。
綿陽喪葬服務公司在喪禮時對于不懂的家屬都會做引導,我們是24小時陪伴的,所以大可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