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靈車護送公司告訴你如何把握死亡教育的分寸。
死亡是不可回避的話題,有的還成了新聞熱點,如4月1日中國新聞網(wǎng)報道的90后遺體化妝師說:“社會上很多人對我們這樣每天與死亡打交道的人心存忌諱”,就引起許多人感慨。
無須諱言,中國社會和文化中對死亡仍是非常忌諱,多是繞著走,由此也造成一些問題和困惑,如不能做到對孩子正確和坦然地解釋什么是死亡;如絕癥病人無法平靜快樂地度過最后的生命時光;如“生前預囑”這類“尊嚴死”理念和操作在我國多年難以推開;如親人對彌留之際家人無法表達最后的愛。近年,有專家呼吁,我國應該引入其他國家搞的死亡教育,通過教育的手段讓人從小就認識到生與死都是人類自然生命歷程的必然組成部分,培養(yǎng)一個人應具備的生死態(tài)度,正視人生,坦然面對死亡現(xiàn)象及本質(zhì),保持心理健康。這種呼吁應該得到重視,因為實踐已證明,死亡教育搞得早和搞得好的國家,的確可以幫助人們相對正確地面對自我之死和他人之死,消除了人們對死亡的恐懼和焦慮。如英國1988年教改后就包括“死亡和悲哀”等學習項目,健康教育的標準也包括了“死亡和喪失”課程,為年齡低至11歲的兒童開設內(nèi)容與死亡有關的課程。這門課確實對孩子有有幫助。死亡教育對“尊嚴死”的推廣也起到促進作用。如美國的死亡教育已普及,“生前預囑”的“尊嚴死”就得到推廣。
我們珍愛生命,這是非常好的,但人的生命總會走到終點,尊嚴地活著和尊嚴地死去是一個人完整的價值體系,這是一種應該提倡的死亡教育。有時,談論死亡這樣沉重的話題,也可充滿溫情和睿智,而我們?nèi)狈@樣寬容的氛圍。所以,我國在死亡教育上補補課是好的,要支持。但,需強調(diào)的是,對此也要把握好分寸,充分考慮到國情、文化和各地各族的習俗等,不要操之過急和用力過猛。首先要告訴人們,學校和家庭教育中不說死亡,遇到就回避,顯然不行,因為現(xiàn)在傳媒如此發(fā)達,你不說,孩子就不關注死亡了?他們很可能通過不正當、不合理的渠道和途徑獲得片面或畸形的“死亡教育”,現(xiàn)在,一些孩子輕視生命和曲解死亡就與此有關。如此,還不如早些正面說,坦然說。
我國的死亡教育在學校里不必單獨講,可作為生命教育課的“最后一章”,自然而然地帶出來。講課時區(qū)分不同群體的接受能力和心理成熟度,考慮同一群體內(nèi)部個體的差異??偟幕{(diào)是教育孩子保持生命、促進生命,使生命實現(xiàn)其最高價值,而在強調(diào)尊重、感激、激勵、敬和保護生命的同時,也感謝和接受生命有尊嚴的終結(jié)。這種高水平的死亡教育,一般老師客串不行,要接受很好的培訓。教材也要認真研究和討論。對此,教育部門要上心,不要再拖了。家庭中的死亡教育不宜正兒八經(jīng)地專門講,可借機會對孩子順便說,如清明掃墓就是一個機會。如何說的沒有恐懼感,卻能為人生和生命增彩,父母也需要好好琢磨一下。
綿陽靈車護送公司看到過太多的生離死別,人生在世,更好的還是要過好當下。